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首页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在线企业 商业合作 电源教研室 人才 会展 品牌专卖 论坛 《电源技术应用》
 
 
行业动态 | 企业资讯 | 产业纵横 | 社会热点 | 嘉宾访谈 | 企业专访 | 产品新闻 | 本站动态 | 学会新闻
  您的位置:中国电源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三晶电气:未来智能逆变器领航者

三晶电气:未来智能逆变器领航者

来源:中国工控网 编者: 发布时间:2014-04-16

  

 逆变器技术发展至今,整个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业已经从单纯的关注转换效率,转为把眼光放在逆变器的稳定和可靠性方面。但同时逆变器毛利率不断下滑也困扰着一些企业,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研发和战略。

《光能》很乐于看到光伏企业衍生出新的光伏模式,但同样也一直关注推动光伏行业的真正基础:技术和生产。
所以本期我们请来三晶电气副总经理欧阳家淦先生,同大家一起聊聊未来逆变器的发展趋势。三晶电气也在商业模式上做了很多创新,但欧阳家淦一直认为,三晶电气的根基之一在逆变器,给公司的定位也一直是新一代智能逆变器的领航者。
如同很多专注小型逆变器的企业一样,之前三晶电气的主要市场也在国外,在接受了国外光伏市场最新的信息和需求之后,欧阳家淦认为新一代的逆变器,效率和稳定性只是基础,未来的光伏市场是智能化的时代。
三晶电气近日宣布,中央千人计划专家、IEEE院士、美籍华裔科学家林峰教授加盟三晶电气,并联合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同推进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智能电网控制解决方案。
以下是采访实录:
采访者:《光能》
被采访人:欧阳家淦(简称“欧阳”),三晶电气副总经理
光能:目前中国市场仍然是以集中式逆变器为主,您如何看待这种状况?
欧阳:我们最早是做欧洲市场。欧洲的发展是以组串型逆变器为主,即便是现在欧洲的MW级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大量使用的仍然是17kW-30kW的组串型逆变器。但确实如您所说,在中国现阶段仍是集中式逆变器为主。这是因为中国之前以初装补贴为主,而且在光伏电站在中国还是发展初期,并没有精细化管理和运维的概念。但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同行和客户在谈论运维,而且电站项目从西部转到实际耗电地区华东、华南,我相信今后越来越多的是组串型逆变器。三晶电气跟随的永远是市场趋势,而不是市场存量。
光能:三晶电气在国内市场做了哪些铺垫?
欧阳:目前我们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分布式方面,从几kW的小型家庭光伏系统,到几十kW级,甚至MW级的大型商用屋顶系统。我们先期并不是单纯地销售逆变器,而是将欧洲先进的分布式电站理念引入中国,并与国内分布式集成与安装商分享,从而客户能够得到欧洲品质系统保障。针对国内市场的区域集中度特点,我们率先在华东、华南进行试点推广,通过与我们的客户一起宣传分布式光伏应用,提升社会对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认知,并进一步提升整体品牌知名度。为了支持国内分布式潜在的大容量市场,我们更是在成本、服务等方面做好了万全准备,只待国内分布式大面积应用。
光能:在逆变器选型方面众说纷纭,您认为组串式吸引客户的地方在哪里?
欧阳:总体而言,组串型逆变器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具有先天技术和长期成本优势,系统防护能力更强,安装更简单,运维更方便。这也是我们专注的30kW以下的机器的原因。欧洲市场的发展印证了一切,目前海外市场中,欧洲、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都是以组串式为主。
光能:您提到集中式逆变器的问题,精细化管理,这也是最近业内谈论的很多的。组串型逆变器电站整体效率方面有什么帮助?组串型逆变器是否能否代表未来精细化管理的趋势?
欧阳:目前中国电站整体效率在70%-80%,仍有不少提升空间。电站的成本我们除了建设成本,也要考虑远期成本,维护成本,对风险的抵抗能力。我们也要考虑投入和收益的平衡,机器太小或者太大都不合适。组串型逆变器能够提升系统的发电效率,并系统成本与收益上实现最佳平衡。MW级地面电站我建议使用20kW-30kW的机器,能够很好解决这些问题。
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传统500kW及以上的集中型逆变器必须依靠汇流箱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而组串型逆变器可以让MW级系统分成多个20kW-30kW的模块单元进行全方位监控,对每一个模块进行输入与输出数据分析,以判断系统是否健康运行,并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加以排除。
光能:三晶电气的逆变器有哪些特色?
欧阳:首先我们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系统,产品型号齐全。逆变器1kW-20kW,其中1kW-5kW单相机,5kW-20kW三相机。
第二我们所有的都内置以太网接口,用户都想提高使用体验,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决定用以太网替代传统的RS232/RS485的,不需要额外的接口,不涉及发热问题。由于国内逆变器使用的Wi-Fi模块目前仍集成在箱体里面,温度很高。我们做过测试,常温25摄氏度的时候,Wi-Fi模块能到80多度,那当内部箱体温度达到50摄氏度时,Wi-Fi模块的温度可想而知,这将大大降低整机可靠性。同时我们也内置了网络浏览器,直连监控,售后的时候也更加直观。这是针对无网络地区的,有网络地区直接实施远程监控,客户便于管理和维护,我们通过数据监控在运维方面做文章,把监控和运维功能加到我们的数据库里面,用起来很方便。
同时三晶电气相比其它逆变器企业,有着无可比拟的渠道优势,目前有16个办事处,还有50个服务网点,在服务体系方面得天独厚。
光能:监控和运维的重要性有哪些?
欧阳:除了提高最终发电量,监控和运维也是为今后光伏电站迈入交易时代做铺垫。目前的电站业务都是很专业的团队在做尽职调查、计算财务模型等工作。 以后外来的基金等投资机构,运维和检测,积累的真实有效数据和保证电站的良好运营意义更大。这就是我们考虑的逆变器的未来在哪里。
光能:除了便于监控和运维,逆变器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有哪些?
欧阳:以后逆变器的质量和效率只是必要的前提。但是随着不断发展,逆变器面临的挑战并不是逆变器本身,而是刚才说的与电网的交互。 逆变器不只是用户侧,还要考虑电网侧,电网怕什么,怕谐波。 在轻载的情况下,逆变器输出谐波比较大,谐波治理是个很大的问题。 电网之前为什么排斥分布式,就是因为光伏电站对电网整体稳定性的潜在冲击。 逆变器的未来更加注重对电网的兼容性。我们也在探讨,在发电功率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谐波,对此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我在荷兰演讲的题目就是电网友好型的逆变器及其发展。我们假设市场越来越好,但这里有个矛盾,现有光伏容量的扩大必然对电网系统稳定性潜在冲击越大。所以德国率先提倡家庭光伏储能系统,注重每一个家庭光伏系统的自我能源调度,限制对电网的输出容量,避免潜在的电网冲击。
 
我们针对国内光伏市场及电网现状,提出主动能源管理策略,在电网层面去设计未来智能电网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无缝连接,我们首席科学家林峰教授正带领我们的研发团队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光能:请您介绍电力质量的重要性。
欧阳:太阳能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满载的时候电能质量还不错,但阴雨天等轻载的时候质量较差,对供电有影响。举例来说,有些企业对用电质量要求很高,在使用附近光伏电源时是有风险的,所以我们要朝着怎么对电网有利的方向发展。电网友好型、谐波如何抑制、能源怎么管理、电网标准接入,分布式供配电这几点目前仍然是世界级难题。国家在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今后这个问题绕不开的。
光能:现有三晶电气的研发有哪些成果。
欧阳:我们通过研发拥有了自己的优势和掌握了核心技术:
第一是更加强调稳定性,十年至二十五年的可靠性设计,尤其是国内回收周期较长的情况下
硬件软件综合匹配。影响可靠性的核心之一是元器件温度,温度过高会使元器件老化过快。我们通过改善散热设计,降低整体元器件温度至一个设计寿命的安全水平。
第二是提高了效率。效率跟拓扑结构有很大关系,我们采用优化三电平、软开关等技术提高整机效率。
第三点是执行对电网友好型的谐波抑制策略。这取决于我们把逆变器定位在什么程度,如果只做小系统那么没问题,但是组串式大电站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
第四点是用户体验,这是我们企业能够发展并获得客户认可的基础,分布式电站的监控与运维是增强客户体验的核心。
光能:目前三晶电气在国内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欧阳:我们的组串型逆变器成功应用于多个省市首家分布式光伏电站,如江西莲花县,湖南常德,河南,浙江临海、衢州、嘉兴的首家民用电站。江苏盐城、苏州、常州、南京、连云港等地应用也是受到客户及当地电力公司的认可。在山西第一批并网的8个项目,我们占了3个,其中一个项目还受到央视的报道。通过这些中小应用,加强外界对光伏行业的感知,我们坚信我们的客户会变成未来很有实力的集成商。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 比亚迪汽车版图:王传福以公带私提振充电桩
    · 分析LED电源次级恒流的经典电路
    · 东莞照明企业在沉默中爆发 众品牌强势来袭
    · “左边撤离右边进场” 盘点那些跨界光伏的企业
    · 燃烧风险 东芝召回53万条笔记本电脑电源线
    · IDT公司发布全新高效无线功率发射器,面向快速发展的无线充电应用
    · Diodes TRIAC可调光LED灯驱动器 提升器件性能并降低成本
    · 英飞凌推出高性价比应用优化型双极功率焊接模块
    · Vishay扩展其通过AEC-Q200认证的PAT车用薄膜片式电阻产品系列
    · LT3790 98% 高效 60W (12V/5A) 稳压器可以低至 3V Vi...
 
  热点导读
  · 比亚迪汽车版图:王传福...
· 东莞照明企业在沉默中爆...
· “左边撤离右边进场” ...
· 无线充电技术推广亟待外...
· 跨界企业急退出 光伏产...
· 软银孙正义:下一个投资...
· 工业4.0:数字化魔方...
· 王俊朝:中国光伏产业化...
· 中国锂电池产销现状与发...
· 比亚迪:做新能源汽车领...

  24小时新闻资讯点击排行
 

 
本站介绍 | 免费注册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旧版入口 | 历史文献
版权所有 中国电源网 © 2010-2011 china-power.net 建议在ie5.5以上1024×768分辨率中浏览
业务洽谈:029-88153821 传真:029-88314333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在线咨询:业务部  
网安备案编号: xa10643s 经营许可证编号:icp陕 05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