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燃油是否真正构成“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专家检测结果显示汽车尾气对污染物贡献占比为22%。然而,北京市目前已执行尾气排放国五标准,这一标准与欧五标准基本同步,而欧五标准是加州最高环保标准。另外,雾霾严重地区不仅仅限于北京城区。
一般来说,工业原油主要用于船舶燃料。我国每年大约进口3000到5000万吨燃料油,其中一部分流入工业,混合柴油作为重型汽车燃料使用。燃料油的含硫量约为2%至3%,北京目前使用的柴油含硫量一般为10tpm,将燃料油2%至3%含硫量加入其中后,燃料中的tpm值可以达到2万至3万。通常一辆大卡的耗油量相当于六十辆轿车,如此来看,进入北京的重型汽车对空气环境足以带来严重的污染。
除了煤炭和汽油的污染,化肥的过度使用也是在成“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我国一亩地约施放20至25公斤化肥,这一标准约为国际平均标准的5倍之多。长期的大量施放化肥,是我国土地氨氮含量极高。当出现逆温,即空气温度低于土地温度时,土地热量蒸发,同时带来大量颗粒物被蒸发出来。这些颗粒物多为氨氮有机化合物,被水包围形成雾霾。同时,这些颗粒物还能够被空气中有害物质围绕集结,引发更多危害。
“雾霾”对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容易形成雾霾的多环芳烃是造成癌症的一个主要原因。有害颗粒物也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此外,城市中高楼建筑密集,没有足够的风道促进污染空气扩散,更加促使呼吸系统疾病的蔓延。
解决“雾霾”的核心问题是调整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我国能源结构中大量依赖煤炭,主要由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垄断形态,垄断使石油天然气创新动力不足,阻碍我国使用新能源和创新技术。而进口天然气,无论从价格和运输成本来看,将其推广使用存在极大困难。因此,必须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发展国内的天然气开发及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
我国页岩气资源非常丰裕,资源量大,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但我国专家学者关于开发页岩气存在争议,也存在“唱衰”我国页岩气的观点。我们应当改变长期思维模式,借鉴美国开采形式,有利开发我国丰富的页岩气资源。虽然过程存在许多困难,但如今严重的环境恶化,“雾霾”越发严重,我们应当直接面对这些问题。
据测算,我国的秸秆大约可以形成2000亿平方米的天然气。可以将秸秆制成沼气,提纯到天然气,或直接利用沼气产生天然气。然后由于生态能源的不稳定性,使用大管网地下储气装置进行调峰。推广这种方式后,首先农村可以大量使用天然气,减少煤炭燃烧,减少地面污染。其次,农民可以使用沼渣作为替代废料,使用这种生态肥料不会增加过多的氮氨,对环境改善非常有利。
关于芳烃燃料的使用我国之前存在较大争议。中石油将芳烃燃料推广使用,并以此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随时间发展,我国芳烃燃料使用量越来越大,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带来的环境冲击也越来越明显,直接的解决途径就是调整燃油标准。但“雾霾”的形成或是其他环境污染现象在不同季节、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形成原因都有所不同,燃油标准如何调整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而言之,中国目前走到了一个需要做出决定的关键时刻。过去的十年,我国为了过度追求GDP的提高而不惜污染环境。如今,环境已透支过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难度就很大。我们应当尽快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技术上推广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观念上重视环境,改变一直以来那种错误的、过度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发展模式。
【杜少中:治霾需要政府组织和社会参与】
一、解决“雾霾”的根本在于发展方式的转变
“雾霾”的形成主要在于“人为”,在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下,“雾霾”必然形成。解决环境质量的根本方法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变不绿色、不低碳、对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也改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
二、解决“雾霾”需责任分担
生产方式转变的快慢、减排力度是否足够大等直接决定“雾霾”的治理效果。解决“雾霾”每个人都有责任,但每个人的责任大小不同。掌握的社会资源多,有更多的决定权,其责任就应当更大一些。因此,政府成功组织,社会广泛参与,同时强化监督和督促机制,才能让环境问题只争朝夕。
【Q&A】
一、“雾霾”治理的国际经验
问:“雾霾”治理有何国际经验?
答:早在十九世纪时,英国的雾霾问题已经很严重。英国政府一直在做努力但效果不大。之后,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转折点是高成本开采的北海天然气田,将天然气从北海引入英国本土,从而实现能源结构转型。数据显示,英国1965年约60%的燃煤比例,至1973年时已下降到35%以下。英国燃煤大幅下降,由天然气和核电替代,煤电厂也使用先进的脱硫除尘除硝设备。
世界其他国家,美国、德国都经历过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转型后效果显著,获益长久,且结构转型中无一出现经济崩溃的局面。
问:英国如何推动天然气的使用?
答:许多国家都曾出现传统相关利益集团阻碍能源转型的问题。英国同样面临煤炭及其他传统能源资本家操纵工会、煽动煤炭工人罢工的局面,撒切尔夫人通过进口石油对煤炭资本家进行沉重打击。因此,政府在能源结构转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新能源推广过程中的问题
问:如何评价为解决雾霾和大气污染问题,国网提出的“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
答:电能替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76%至78%的电力来自燃煤。解决问题的好途径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结合太阳能、分布式风电、生物质能源、微型核能,配套使用节能措施。
问:北京、河北华北一带全面推广燃气发电成本是否太高?
答:燃气发电不必着急推广,首先应当解决的是工厂小型燃煤锅炉和居民直接燃煤问题。随着技术的提高,电厂脱硫脱尘脱销设备在进步,没有构成目前解决“雾霾“问题的主要矛盾。
问:网上传言政府将降低新能源电价,这对新能源企业带来不小打击,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目前来看,政府不会降低新能源电价,反之可能提高。煤价的大幅下降使政府拥有足够财力支持新能源的发展。风电在低谷期可能实行低谷电价,这将利于更多电上网,并且风电企业造价已经降低,不存在企业严重亏损的可能性。
问:核电及电动汽车革命治霾效果如何
答:整体来看,每一种新能源都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应当放开价格,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促进市场资源配置。
电动汽车是降低城市污染的有利技术,具有现场无污染的优点。但电动汽车存在造价高的问题,制造过程中可能带来更多的能耗,其推广需要进一步权衡。
但信息技术是节能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全世界的污染大幅降低,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是解决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于风电,制造过剩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风机的过多建设会对飞鸟的生存带来不利影响。风电可行的发展方向在农村搭建容量较小的分布式风电,同时也促进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三、关于能源结构调整
问:如何理解能源结构调整需要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
答:解决“雾霾”关键在于群策群力,即生态文明。我国应当加快出台《清洁空气法》,将阻碍转型和基础发展的企业进行拆分,通过市场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问:有煤企说装好脱硫脫尘设备,继续烧煤不太需要能源结构调整,请评析此观点。
答:首先,燃煤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硫和一些颗粒物可以淡化吸附,但还存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其次,煤炭运输环节产生大量污染物,除非实现全封闭运输,否则问题无法解决。
问:能源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哪类企业可能会受益?
答:天然气将是最受益行业,核电稍慢一些。若中国在十三五时期能够增加2000亿至3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将带动民间8至10万亿的投资规模。能源结构转变后,将构建高效清洁的新能源体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将非常突出。
四、何时能摆脱“雾霾”?
问:若大力治理“雾霾”多久见效?
答:若大力治理“雾霾”,预期2020年将有根本改观。根据测算,若届时天然气的消费量能够达到6000亿吨,其中1000亿吨用于交通燃料,那么将在很短的时间内环境实现质的变化。
五、雾霾的成因?
问:前几天发的一篇文章说汽车尾气排放占22%,如何看待?
答:大气污染主要有四个污染物,车、煤、工业、施工道路扬尘,其实只要是对空中排放的污染都在其中,只是贡献有大有小,但是数字确实很难精确。因此我们说四项主要污染物:工业排放是综合的,包括车、煤炭、施工道路,其他三项大体是在三分之一左右。看待这些统计数字,从专业参考的角度比较合适一些,从我们说的大气污染防治,社会层面来说的话,把握一个大体的比例就比较合适。
六、北京为何成为“霾”都?
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包括香港,为何雾霾治理能力不同?关键是什么?
答:这几个地区生产方式不同,或者说产业结构不同,再加上扩散条件不同,所以说雾霾的情况就差别就很大。
问:最近公布了2012至2013年北京和上海汽车保有量对雾霾环境的影响数据,北京的区位因素对雾霾是否也有一定的影响?
答:这其中包含三个问题,一个是扩散条件问题,在海边,环境容量大,比内陆扩散好些。二是汽车保有量,在用量的多少最直接关系到排放量。第三是区位,就是周边的环境影响有多大,北京周边是河北、华北这样一个地区内,如果周边的污染物排放比较大,治理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多地区的共同努力。